名家觀點
博客・吳老闆筆記・資本政經

【投資解碼】阿發:小米2017年虧損達439億?全因可轉換可贖回優先股作怪!


小米上市申請文件的綜合損益表

今早(5月3日)小米披露了上市文件,小米預料成為港交所「同股不同權」的第一股,小米CEO雷軍持股31.41%,表決權比例超50%。而且小米亦預料成為2014年以來全球最大IPO,估值至少700億美元。

小米的上市文件中,披露了過去幾年的財務表現和里程碑。小米在2010年創立,短短8年間,成長速度異常驚人:

2012年:年收入突破10億美元(成立2年後實現)

2014年:成為中國大陸市場出貨量排名第一的智能手機公司(根據IDC統計,在推出首款智能手機3年後實現)

2015年:小米操作系統MIUI月活用戶超過1億

2017年:成為全球最大的消費級IoT平台,連接超過1億台智能設備

2017年:在第四季度成為印度市場出貨量排名第一的智能手機公司

2017年:根據艾瑞諮詢,在該年與全球收入超過人民幣1千億元且盈利的上市公司相比,按收入增長速度計算,小米在互聯網公司中排名第一,在所有公司中排名第二

創辦人雷軍在上市文件中以「感動人心,價格厚道」八字為綱領,這一綱領能夠充分從損益表中反映。

首先價格厚道,2017年公司收入為1146億元人民幣,毛利為151億,毛利率為13.2%,顯示公司產品的價格的確十分厚道,以靠近成本價售貨。2017年小米手機平均售價881.3元,銷量9141萬部。

至於感動人心,小米成立短短8年,在2017年第四季度在中國大陸和印度的智能手機出貨量均排名第一,而且小米自有操作系統MIUI有超過1億的月活躍用戶(在2018年3月已達1.9億),一系列廣泛的互聯網服務有龐大的盈利潛力,包括內容、娛樂、金融服務和效能工具,例如小米應用商店、小米音樂和小米視頻。

帳面虧損是成長力驚人的證明

如果投資者單看損益表,可能會被小米在2017年有439億人民幣的虧損所嚇倒。其實,這是由於該年達541億的「可轉換可贖回優先股公允價值變動」引致,這牽涉一個關於融資技術的問題。

小米和多數互聯網公司一樣,在初創時進行多輪融資,主要發行可轉換可購回優先股,吸引股東支持。為什麼要用這種融資?它的性質其實大致和可換股債券相同,對股東來說攻守兼備,公司經營得好就可轉做普通股(就是可轉換的意思),經營得不好就按固定利率計息,上市文件中披露是8%,發行人亦可以贖回。

在國際會計准則下,這種優先股會被記錄為對股東的負債及虧損,當其公允價值(熟悉市場情況的買賣雙方在公平條件交易下的價格)上升,變相就是對股東的「負債」上升,而「虧損」也上升。換句話說,就是小米經營得太好,所以換股權的估值漲得驚人,就導致其「負債」和「虧損」擴大了!

這一點是不會對小米的經營現金流產生影響。當小米上市後,這些可轉換可贖回優先股將轉換成普通股,由債券轉為股權,因此不會產生任何實質的虧損。

相較於單看帳面上的淨虧損,我們更應該看經營利潤,2017年小米有122億人民幣的經營利潤,經營利潤率為10.7%。而按非國際財務報告準則計量,不考慮可轉換可贖回優先股公允價值變動及各種不影響現金流的因素,則小米有53.6億的經調整利潤,利潤率為4.7%。

而更值得投資者注意的,當然是其驚人的成長速度、擴張速度和互聯網應用的龐大變現潛力了。

撰文:阿發

Related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