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產
中國・海外・香港

樓市速報:星洲限制「鞋盒屋」 港「納米樓」呈弱勢


按照仲量聯行估算,今年入伙的納米盤很大機會超過1,000伙,環海.東岸便是其中之一。

在房策方面,新加坡似乎比香港推行得更有效率,反應更快。該國政府最近推出新房策,針對俗稱「鞋盒屋」的細單位。鑑於鞋盒屋有增加趨勢,新加坡市區重建局宣布,明年1月中起,增加中心區域以外的私宅單位平均面積,令發展商可建單位總數減少,從而避免建造過多鞋盒公寓,確保住宅宜居。

其實香港近年樓價狂升下,亦催生了「納米盤」風氣,至近期樓市氣氛轉弱,二手市場中有不少細單位開始劈價求售。再者,今屆政府推出的房屋政策均以滿足市場上車及住屋的訴求,如將公私營房屋比例改為七三、資助房屋定價與市場脫鈎等,難免會與購買新盤納樓盤的客源重疊,加上今年發展商亦減少興建納米樓,納米樓風潮似乎將會過去。

近幾年,香港出現許多實用面積細小,俗稱「納米樓」的私樓單位,原來新加坡亦有類似的情況,其面積500方呎以下的單位被稱為「鞋盒屋」(shoebox unit),基於此類單位愈建愈多,新加坡政府為免過度發展,新加坡市區重建局上週三(17日)公布新措施,從明年1月17日起,中央區(Central Area)以外的住宅發展項目,可建設的數量單位上限的計算方式,由2012年建築總樓面面積除以70平方米(753平方呎),改為85平方米(915平方呎),意味著發展商的樓盤可建單位總數減少,單位平均面積相應擴大。

當局亦嚴格控制9個地區的單位數量,包括馬林百列、馬里士他和羅央等,避免基建設施負荷壓力過大,規定這些地區可建單位上限,以建築總樓面除以100平方米(1,076平方呎)來計算。市建局在2012年首次推出限制單位總數指引,避免發展商一味建造鞋盒公寓。該局表示,注意到新私宅項目的較小面積單位有增加趨勢,不少地區的重新發展項目也造成基礎設施超負荷,因此決定再次干預,確保住宅宜居。

市建局成「先頭部隊」

相反,香港如今可說是「迷你盤」當道,香港的人均居住面積近乎全球最小,香港政府統計處的2016年中期人口統計報告中指出,家庭住戶的人均居所的樓面面積僅得161方呎,其中以居於私樓的人均居住面積最大,但亦只有約194方呎;公屋戶的人均居所面積只是得124方呎。其實有不少業界人士早已提出,政府應該牽頭訂立最細人均居住面積,而市建局則做「先頭部隊」,今年9月公布深水埗青山道/元州街發展項目開始,由2014年起規限最細單位不少於260方呎,為提升居住空間,增至不少於300方呎,即最細單位增加40方呎或15%。

新加坡明年開始限制「鞋盒屋」,私樓單位不得少於915方呎。

事實上,因樓價近年狂升,促使發展商大舉打造市場較易負擔的迷你戶,致使近年本港「納米樓」愈來愈多。據仲量聯行報告指出,今年至2020年的3年內,將有約3,300個「納米樓」(實用面積為200方呎或以下的單位)落成,較過去3年(2015至2017年)的供應量顯著增加35%。相等於私人住宅新供應超過4%,較注目的新項目包括紅磡環海.東岸,提供約450伙;以及屯門菁雋,提供約280伙。

但要數到近期最經典的,不可不提英皇集團發展的跑馬地奕蔭街項目The Unit服務式住宅,提供68個單位,其中64伙為細單位,最細單位實用面積為91方呎。然而,低處未算低,據屋宇署今年初資料,香港興業(00480)的大嶼山愉景灣1a/1b期項目,已獲批入伙紙,部分單位Usable Floor Area最細只有43方呎,即與一張加大雙人床面積相若,再破全港新盤最細單位紀錄。另報告中指出,上述項目最細的單位,實質銷售時的實用面積將低於90方呎,將挑戰「納米樓」面積的新低。

兩年數量增10倍

觀乎納米樓浪潮由2015年開始,經過3年時間,不少推售的新盤均陸續入伙。根據差餉物業估價署的數據,去年落成的納米樓單位共691伙,按年增加2.3倍,相較2013至2015年期間的64至81伙水平,更是急增8至10倍。官方沒有預測數據,但按照仲量聯行的估算,相信今年入伙的納米盤很大機會超過1,000伙。綜合市場數據所見,主打納米盤的環海.東岸正是今年入伙,而共提供364伙的馬鞍山薈晴,以及涉及640伙的薈朗,兩個以細單位為主的新盤亦於今年入伙。

但值得注意的是,最近這風潮似乎有減弱的跡象,據屋宇署資料,今年首7個月實用樓面面積(不計廚廁)少於200方呎的細單位,動工量僅得1,617伙,佔比跌穿兩成,大幅回落至18.4%的3年低位。期間有22個住宅項目動工,合計8,805個單位,當中有11個項目提供細單位,但數量及所佔比率則較同期錄得的3,606伙及26.8%,大幅減少55.2%及8.4%。

有測量師相信,過去2、3年物業市場的「細風」已漸見平息,市場人士指出,這些年來樓價已累升不少,部分細單位更升至600萬港元這個「上車」的分水嶺,所以發展商或會提供多點換樓單位,或更切合市場需求。

據屋宇署資料,今年首7個月細單位的動工量僅得1,617伙。

話說回來,雖然納米樓確是能協助部分資金有限的人士上車,但近期樓市開始轉淡風,二手樓市持續疲弱,踏入10月份,每日均有減價成交,如魚涌康蕙花園2座中層D室,一個實用面積約538方呎的單位,減價高達16%才能成交,原業主由叫價1,050萬元,最後減價至875萬元出售。將軍澳新都城1期則出現8個月來罕見跌穿六球成交。屋苑1座中層F室2房,實用364方呎,原業主曾以680萬元在市場放售,其後減價13%,以590萬元沽出,呎價16,209元。

公營房屋搶佔市場

此外,市場亦有不少迷你單位劈價,如荃灣上車三寶之一的樂悠居,實用面積300餘方呎的入門盤,現時已跌價至六球,於7月高位,最平650萬元。至於沙田最「蚊型」的上車盤翠華花園,3個月內累劈逾6%,放盤單位實用面積215方呎,叫價440萬元,較3個月前同類入場叫價低6.4%。評級機構標普預計,本港樓價已於今年第3季創出高位,未來12個月將下跌5%至10%。米蘭站(01150)前主席姚君達更認為,「納米樓」倘遇大市逆轉,隨時遭市場壓價三、四成。

事實上,細單位、納米樓均是主打上車客,但現屆政府的居屋、首置上車盤政策,在在是回應市場上車的訴求,雖然有不少市場人士會質疑,政府提供的公營房屋供應不足,亦難以解決問題,但在最新一份施政報告中,特首林鄭月娥便將公營及私營房屋的比例,由以往的六四比,改為七三比,即未來每1萬個新單位,有七成為公營房屋、三成為私樓,此舉可望增加申請居屋的中籤機會,以及縮減公屋輪候時間。

按照房委會數據,2018/19年度至2022/23年度的居屋興建量約2.47萬伙,雖然仍大幅低於長策會的目標數字,但相較過去5個年度的居屋落成量,已經多出7倍,還未提及其他公營機構,如房協、市建局所興建的資助房屋,以至即將推出的首置上車盤,以及綠置居等,由政府所能夠提供上車置業的機會已不會少。按照目前政府的策略,主力透過與市價脫鈎的資助出售房屋,以滿足上車人士對置業的需求,難免會與購買新盤納樓盤的客源有所重疊,若然供應量足及得以持續,相信納米盤的風潮將會成為過去。

Related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