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產
中國・海外・香港

樓市速報:未來供應不足 樓價調整有限


政府將3幅位於啟德的私樓地皮撥作興建公營房屋,從而令私樓供應減少。

踏入第4季,本港樓市氣氛轉弱,市場觀望氣氛濃厚,但最近一個市區新盤將此悶局打破,兩輪銷售都能沽清,為近幾個月少見。二手業主為了成功放盤,都不得不劈價,致使反映二手市場的CCL持續下挫。然而,有分析認為,此輪跌浪只屬調整,並非轉勢。一方面市場對住屋的剛性需求仍在,購買力亦沒有消失,再加上未來私樓供應短缺下,樓價是有條件再踏上「升」途。

近期樓市的焦點都集中在觀塘凱匯,因為它是近期少有於首輪銷售能開紅盤的新盤,不單是首輪,就算是於週二(18日)的次輪銷售383伙,發展商宣布,已全數售出,單日套現逾49億元,連同上一輪銷售逾57億元,兩輪套現逾106億元。

不過,二手市場則持續受挫,特別是九龍區,二手業主要放售單位的話,亦不得不妥協,劈價抗衡,如土瓜灣翔龍灣連錄3宗劈價成交,其中2座中低層A室,實用360方呎,減至598萬元沽,呎價16,611元,為屋苑今年首見「5字頭」,翻查資料,位於成交單位低兩層的A室,今年8月賣745萬元,相隔只是4個月,造價便平147萬元。而其餘2宗低價包括1座低層A室,實用360方呎,成交價600萬元,呎價16,667元;另2座高層A室,實用367方呎,同樣以600萬元成交,呎價僅16,349元。

林鄭月娥計畫在東大嶼水域興建人工島起屋紓解房屋問題,但填海研究工作亦要長達4年。

另紅磡指標屋苑海逸豪園特色戶亦捱不住,消息指出,10座中層C及D室相連戶,實用面積1,495方呎,今年10月叫價3,500萬元,最近要累減970萬元才能成功沽出,成交價為2,530萬元,呎價16,923元。同座的高層D室,實用897方呎的標準戶,8月以1,900萬元沽出,呎價21,182元,今次特色戶呎價平25%。

至於沙田上車盤亦跌不停,今年曾搶至每方呎逾2萬元的河畔花園,有消息指,屋苑E座極高層01室,實用269方呎,望河景,新近以410萬元沽,呎價回落至15,242元。回看今年7月,該屋苑A座極高層02室,實用面積一樣,以537萬元成交,呎價高達19,963元,故今次造價急回23.6%。

CCL 3大指數向下

雖然近日一手市場回暖,但今年第4季的整體樓價走勢依然是向下,反映二手樓價走勢的中原城市領先指數CCL、反映大型屋苑走勢的CCL Mass,以及CCL(中小型單位)3大整體指數一同下跌近3個月,為歷史最長齊跌紀錄。中原研究部高級聯席董事黃良昇指出,CCL最新報175.59點,按週跌0.69%,連跌11週共5.9%,是2008年11月之後的最長連跌浪潮。而同期的CCL Mass則報177.02點,按週跌0.77%,同樣是連跌11週共6.3%,平了1998年6月時連跌11週的最長紀錄。

本年度計未來10個財政年度,最多亦只能夠提供23.7萬伙公營房屋。

不過,是次跌浪應只是暫時性的調整,並非真正的「轉勢」。香港花旗銀行總經理林智剛表示,現時樓價非崩潰式下挫,住屋需求仍持續,加上供應不多,相信樓價於高位回落10%至15%後將會有支持,目前買家只是受氣氛影響而觀望,樓市只屬短暫調整。

他續指,預料美國本月加息機會仍高,預期明年仍會加息一、兩次,相信香港銀行亦會跟隨加息,不過幅度不高,料加幅徘徊在0.125厘,相信對買家的心理影響會大於實際,故未見樓市恐慌因素。他又指,大銀行其實未必想加息,因銀行存款仍充足;而最近美國「鴿派」增多,或有機會拖慢加息幅度。

事實上,從凱匯的銷情上看,只要發展商貼市價開盤,市場購買力便立即動起來。如凱匯的兩輪銷售,488伙及383伙單位都是分別於8小時及6小時內沽清,特別是第二輪,平均不用1分鐘便賣1伙,而且不乏全數支付樓價的買家,亦有不少大手客。如有母親斥資過千萬元為兒子購入3房單位,助兒子上車,更豪言會一次過全數支付,不用造按揭;另又有2名近百歲的高齡買家入市,其中一位98歲婆婆更斥資逾1,500萬元買入1伙大單位,另亦有一位92歲伯伯在家人陪同下揀樓。最大手買家斥資近4,000萬元購入2伙3房戶。

市場消息指,「港人首次置業」先導計畫或會歸類為私樓。

市場剛性需求大

市場消息指出,該名百歲婆婆同時是大手客,除自己買樓外,其子女亦一同成為凱的業主。市場消息指,婆婆自己買入1伙1座4房戶,實用面積1,092方呎,折實價約1,900萬元;其子女則買入同座2房單位,折實價約1,037萬元,2伙涉資近3,000萬元。由此可見,港人並非無錢,只是等待時機而已,市場對住屋的剛性需求仍強烈。

再者,運輸及房屋局發言人稱,當局正籌畫下一個10年期(2019/20至2028/29年度)的房屋需求推算,將於稍後公布新的房屋供應目標。市傳政府即將會更新《長遠房屋策略》未來10年的供應目標,將公私營房屋比例由六四比改為七三比,並將「港人首次置業」先導計畫歸類為私樓,「綠置居」則納入公屋類別。

若按去年政府公布10年期需建46萬伙單位來推算,料未來私樓供應將由年均1.8萬戶,減少至1.4萬伙以下,減幅達兩成;公營房屋則由現時年均2.8萬伙,增至3.2萬伙。而將首置歸類為私樓供應量的話,有市場人士預計,會把已經被削減的私樓供應,進一步推低;假設落實推出馬頭圍道450伙,以及安達臣道約1,000伙首置項目,規模已佔《長策》年均私樓供應目標約一成。

CCL連跌11週共5.9%,是2008年11月之後的最長連跌浪潮。

中原地產亞太區住宅部總裁陳永傑表示,據運輸及房屋局數據顯示,未來5年公營房屋供應量超逾10萬伙,是2014年《長遠房屋政策》以來的首次。可是,從本年度計未來10個財政年度,最多亦只能夠提供23.7萬伙公營房屋,與《長策》10年目標28萬伙相比,出現一個多達4.3萬伙,15%的巨大缺口。

七三比減私樓供應

雖然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在本年中已將9幅私樓地皮撥作興建公營房屋,6幅位於安達臣道石礦場、3幅位於啟德,合共可提供1.06萬伙單位。及後又將地皮的公私營房屋比例改成七三比,在此等行動之後,未來10年本港公營房屋比目標仍然出現多達15%的缺口,可以說是作出拉上補下的動作,也改變不了公營房屋短缺的劣勢。

再加上,政府覓地艱難,儘管想從棕地及農地方面入手,亦顯得障礙重重,開發地皮速度也不見得快。另林鄭月娥計畫在東大嶼水域興建人工島起屋紓解房屋問題,但填海研究工作亦要長達4年,距離建屋更是遙遙無期,遠水救不了近火。因此,在供應不足下,樓價仍是有能力向上的。

Related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