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產
中國・海外・香港

樓市速報:四大專業學會倡填海造地


香港長遠的土地缺口高達1,200公頃,要多管齊下才能解決問題。

土地供應不足問題一直令港府頭痕,開山、填海、徵收郊野公園用地等等,全部已在研究之列。四大專業學會近日便提議,填海為最容易的做法,因為不涉及收地,能較快進行大規模發展。不過,填海亦不是唯一應考慮的途徑,要多管齊下才能解決問題。

土地供應專責小組現正舉行公眾諮詢,香港建築師學會、香港規劃師學會、香港園境師學會及香港測量師學會於8月22日舉行聯合記者招待會,促請政府要設立土地儲備策略,並審視目前的規劃標準,包括高度限制及地積比率等。

至於增加土地的方面,四會討論的結論是填海不涉及收地程序,發展會相對容易,但強調每個學會都有自己看法,不能排除公眾諮詢中任何一個選項,但選擇時應該以能夠建設宜居城市為大前提,多管齊下解決土地不足問題。

填海方面,透過在維港以外填海造地,因不涉及收回私人業權,可以較快進行大規模發展,但位置和規劃等是重要考慮因素,而在目前政治、社會和經濟環境下,每種造地方式都有限制和不確定因素。香港測量師學會會長郭岳忠指出,現時可供發展的土地中,有四分之一土地是透過填海所得,只是過去10至20年的填地面積,平均每年只有40公頃,加上相關土地大多用作基建建設,故填海面積幾近等於零。

香港規劃師學會會長龍小玉亦指,不排除填海造地的選項,但填海的細節才是最重要考慮的因素,包括造地用途、範圍等。四會指,政府過去20年沒有積極大規模造地,缺乏「熟地」儲備,難以應付社會發展,公營房屋土地難求,私樓供應亦依賴鐵路物業發展項目、市建局項目和私人發展或重建項目,樓價已達全球最高,香港急需增加土地供應。

香港在填海造地方面曾經非常進取,1985年至2000年間年均填海200公頃,只是之後大幅減少。相比之下,新加坡近年甚為積極填海,新增土地多達13,800公頃土地。

港府之前公布的《香港2030+》報告,估算香港未來新增土需求總和約4,800公頃的,扣除已落實或規劃的3,600公頃土地,長遠尚欠1,200公頃土地供應,包括300公頃經濟用地、200公頃房屋用地、700公頃屬於休憩及社區用地。郭岳忠指出,1,200公頃只是「基本數字」,而且一定不會足夠,希望能爭取更多,可以留下來做儲備。

Related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