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觀點
博客・吳老闆筆記・資本政經

香港成功挑戰紐約 好壞參半


•香港已經沒有出身自本地的巨無霸,中央只是利用平台、制度而已。

•當市場被中資壟斷,高層必定是共產黨員,做生意的則是人大政協。

•年輕人沒有發展空間,回內地發展又不適應,「向外闖」成為出路。

港股冉冉向上,依照過去兩、三個月的發展判斷,本欄今年年初提出的夢想——中央捧起香港,跟紐約鬥,成為全球第一金融中心,可能得以實現。若然成事,好處當然是香港很「威水」,不過,另一方面亦會產生不少「副作用」。 在過往港府的不公平監管下,香港金融市場已經沒有出身自本地的國際級企業,既無巨無霸銀行,也無巨無霸券商,統統成為了外資的世界。如今,中央用香港與紐約競爭,都只是用香港的平台、香港的制度,在為中國的大企業服務罷了。 隨着滬港通以至深港通的啟動,香港金融市場必定愈來愈「一國一制」,上市的股分如是(且看港股市值,中資已經佔了超過一半;若以每日二十大成交金額計,更絕大部分是中資股),營運的企業亦如是。

可以預期,中資企業勢必蜂擁進軍香港,搶佔市場分額,除了金融,其他板塊(例如石油)亦如是,本地企業的生存空間愈來愈窄,甚至被收購到中資麾下,只餘個別行業,例如兩電、電訊、地產等而已。 市場愈來愈國際化,本來是件好事,因為本地人可得到栽培,擴闊視野,充實經驗;然而,當市場被中資壟斷,公司高層全部起用內地人,香港人的工作出路便會愈來愈窄,上位機會愈來愈少。就連港交所,應該是由本地人話事,第二、第三把交椅才是內地人或外地人,遲早也變成第一、第二、第三把交椅都沒有本地人的分兒。 換句話說,坐上重要企業重要位置的,都是共產黨員;做生意者能夠繼續生存的,則是人大、政協。此外,北京為了提高香港的安全系數,言論空間、政制空間一定收窄,不是他的人,莫說坐不上特首的寶座,就連高官的位置,都沒有分兒。

事情發展下去,年輕人的怨懟只會愈來愈深,因為在本地難以生存,回內地發展又不適應,出路可能是往外闖,如是者,五至十年內分分鐘爆發移民潮。難怪他們此前站出來參與佔領運動,可能他們並不是預料到往後發展將會如此,但已嗅到了不對勁的味道。 若要為此問責,應該由誰負責?特首本應維護港人利益,保障港人發展空間,然而,其任務如今正正是為北京完成以香港挑戰紐約的策略,將港人利益置於其次。當特首是為北京服務,非為港人服務,泛民主派實在有其存在價值,港人應該大力支持。不過,大前提是不能牽涉外國勢力,因為關乎國家安全問題,毫無商榷餘地。

Related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