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熱話
企業策略・可持續發展・商事動態・大中華時事・專題・本港時事・環球時事

中環資產投資行政總裁 譚新強:中央「四招」 扭轉中港股市劣勢


內地再次透過增加基建投資刺激經濟。

中港股市近日持續積弱,上證指數一度跌穿2,700點關口,迫近2015年大時代以來低位2,638點,至於恒指亦創今年以來低位27,578點。若以今年高位計,上證及恒指分別由今年高位累跌近25%及17%。在市場信心頓失之下,中環資產投資行政總裁譚新強在接受本刊訪問時表示,以恒指目前市盈率計,後市絕對「有權」樂觀,他強調中央只要朝著正確的方向,向市場釋出改革訊號,恒指要升返之前高位絕對不成問題。

貿易戰今年以來持續纏繞環球金融市場,市場將中港股市跌市的原因,歸咎於中美貿易戰的展開,譚新強指就美國已向中國實施的340億關稅,估計對中國的GDP影響少於0.5%,即使貿易戰全面展開,相信對中國的GDP影響最多只有1%,而就目前企業的盈利表現,未見受到今次貿易戰的影響,因此現階段而言,貿易戰只對市場帶來心理影響。

近年中國積極推動內需,在內地本土經濟增長仍然強勁下,市場當然不擔心貿易戰會對中國經濟構成實質重大影響,但譚新強指出今次中美貿易戰背後,卻隱藏稅務戰、貨幣戰等更大的危機。

人民幣不應貶值

人民幣近日持續貶值,今年以來累積貶值已有4.8%,市場普遍認為中央藉人民幣貶值以抵銷貿易戰所帶來的衝擊,但譚新強卻認為這做法相當不智,並指那有國家貨幣會愈貶愈強。

譚新強指中國現時佔全球GDP16%,但外匯儲備和貿易結算,人民幣佔比不到2%,相比美元,人民幣的「話語權」顯然不足。所以他認為中國不應透過貶值人民幣去減低貿易戰帶來的衝擊,反而要想辦法增加出口人民幣,而非增加輸出牛仔褲或者手提電話。要增加人民幣在國際的話語權,最重要是中國要打開資本賬,放鬆外管,他解釋若資金易入難出,最終只會令資金卻步。

A股及港股近日跟隨人民幣下跌,人民幣貶值快,股市下調速度就跟隨加快,他指人民幣下跌,令企業的借貸成本上升,影響盈利,而在港上市的中資企業,由於收入是人民幣,結算是港元或美元,換言之,在匯兌減少之下,已令在港上市的中資企業盈利即時減少6至8%。

事實上,特朗普上任以來,積極進行稅務改革,在經濟全面復甦下,選擇大量減稅,把財赤擴大至GDP6%至7%,與此同時,再加徵各種關稅,結果就吸引大量資金流入美國,近日有超過5,000億美元已流出新興市場,重新流入美股美股債。近日美股持續做好,即使有壞消息,亦很快被市場消化回升,這顯然是資金驅使。

另外,富士康更在美國開始建造大屏幕工廠,因此一旦貿易戰持續,不僅會令更多的中國投資流失,甚至更多的消費亦會流走,所以譚新強認為中國不應再收緊外匯,此舉只會鼓勵更多黑市的出現。

 

債務水平增速快

譚新強指內地過去債務增長強勁,增速達3倍,對一個發展中國家而言,屬偏高水平,所以近年中央積極進行去槓桿,幫助經濟轉型,從追求量的增長變回追求,方向絕對正確,而在貿易戰爆發之前,內地去槓桿亦初見成果,市場對內銀的信心亦漸漸恢復。但中美貿易戰的爆發顯然打亂了中央去槓桿的步伐,由去槓桿轉為穩槓桿,此舉無疑令市場覺得中央在去槓桿的決心不足,

他認為內地的「錢」經常去了不應去的地方,結果令債務高速增長,而中央控制債務當然是當務之急。早前,中國人民銀行與財政部出現爭拗,人民銀行一些官僚學者投訴財政政策不夠積極,雖然已進行一些稅改,但力度不夠,且很多中產繳交的款項不跌反升。

對於人民銀行及財政部的爭拗,譚新強認為事件相當不尋常,但姑勿論爭拗背後原因及動機,他認同財政部政策不夠積極,稅改亦不到位。他解釋中央的稅收增長率,多年來一直都比GDP高,即使經濟增長放緩,但中央的稅收增長率仍是雙位數。他指中央在稅務改革上不夠積極,而財政部今年財赤上限更從3.0%減至2.6%,這怎能稱得上「積極」。

貨幣政策已到盡頭

過去十年,環球各國透過寬鬆的貨幣政策來刺激經濟,但目前貨幣政策已走到盡頭,美國已開始加息,歐洲及日本亦部署收水,唯獨中國仍然透過放鬆銀根去刺激經濟,結果美匯回落,各國貨幣靠穩,人民幣跌勢未止,加上中央進行外管,令投資者失去信心,導致貨幣及股市雙雙下跌。

目前,市場最擔心的是中國的債務危機隨時爆發,內地大量舉債做PPP,建高鐵,中國的債量到底有幾多,真的難有準則去計算出來,譚新強則把地方債加上中央債,估計債量總數是GDP的60%至70%,再加上其他隱性債務假設是GDP的30%至40%,換言之總債務是GDP的110%至130%,雖然絕對不低,但可接受,他相信只要中央肯接手當中最差的四分之一,就能起穩定市場信心之用。

中美貿易戰演到如此地步,譚新強認為美國就如一隻大獅子,已經成功按住中國這隻小獅子,但他相信美國現在亦處於進退兩難局面。他解釋美國一旦整死中國,這可能帶來意想不到的反效果,但若放生中國,又驚放虎歸山,他日後患無窮。所以在貿易戰之下,中國需尋找合適的經濟改革道路之下,亦要在財政及貨幣政策配合。

他認為中國目前急需要做的是透過財政政策,藉稅改刺激內需,其次是中央需手處理債務問題,第三是要推動國企私有化,提高國企效率,最後是逐步打開本賬,放鬆外管,增加人民幣在國際的話語權。只要中央能向市場釋出以上任何一項改革訊號,相信足以令大市作顯著反彈。

Related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