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熱話
企業策略・可持續發展・商事動態・大中華時事・專題・本港時事・環球時事

【政經香港】大灣區人口老化,港人早儲蓄遲退休


富衛香港及澳門首席市務總監謝振國指出,港人的退休預備目標較實際,不及大灣區各城市進取。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於上月剛出台,包括香港在內的「9+2」城市的交流日後將更為頻繁。在共同發展、發揮互補優勢之餘,原來大灣區內的城市亦面對著人口老化的隱憂,但有調查發現,不同地區的居民對退休的安排、保障及財富傳承的取態也各有不同,其中香港人均壽命屬全球最長,在退休準備方面最早開始,但退休年齡卻是區內最老的。

撰文:余美玉

根據香港政府統計處《2017年至2066年香港人口推算》,直至2026年,香港約有四分之一人口即約182萬人為65歲的長者,而《廣東省人口與人力資源發展研究報告2017》指該省的老年人口規模於同年亦將達到1,297萬人,至於澳門也有報告推算,至2025年,澳門老年人口比例將達16%,人均壽命上升至84歲。由此可見,粵港澳大灣區均面對社會老齡化的問題,不過區內不同地區的居民,對於退休態度及預備卻有著不同的取態及行動。

富衛香港早前進行首個《大灣區工作人口退休態度及預備調查》結果顯示,港澳受訪者平均於40歲開始為退休儲備,較內地受訪者的42歲為早。然而,港人卻平均以61歲為理想退休年齡,相對澳門及內地九市受訪者的59及57歲,為眾大灣區城市中最老的。

港人退休預備傾向實際

另一點較有趣的發現是,港澳受訪者只求目前入息水平七成來維持退休生活,以香港為例,受訪者目標的平均月入為2.7萬港元,而維持每月理想退休生活的金額為1.9萬元,相較內地受訪者預計每月需要目前入息金額,才能維持理想的退休生活來得實際。由此可反映出,港人的退休預備目標較實際,不及大灣區各城市進取。

富衛香港及澳門首席市務總監謝振國指出:「根據調查,儘管香港在職人士在眾大灣區地區及城市中,擁有最長時間進行退休儲備,然而他們自行為退休生活打折,這或源於港人管理退休儲備的方法較內地單一及不足,以致退休後生活需要節衣縮食。」

內地居民理財方案較多元化

相對於大灣區九個城市的居民,港人在銀行儲蓄以外,便是以投資股票、債券、基金去管理退休儲備,較少採用其他理財工具(見圖)。而約有兩至三成內地受訪者會利用保險產品及年金去管理他們的退休儲備,較為多元化。值得一提的是,香港近年大力推行的年金方案,在內地(26%)的認受性遠高於香港(19%)及澳門(2%)。

為下一代儲蓄成新常態

此外,退休安排不只是個人問題,隨着香港、澳門及內地的生活指數日益上升,加上社會競爭激烈,很多已為人父母者都希望為下一代做好多元儲備,並將財富承傳至後代,讓他們有更佳的生活質素。而在上述的調查中亦發現,有接近一半香港及澳門受訪者均表示會為下一代做好財政預備,而持相同想法的內地受訪者更高逾六成。

至於在不打算為下一代儲備財富的受訪人士中,有53%內地及54%澳門人認為,下一代應自行負責生活所需,但有48%的香港受訪者則因沒有計劃生育而作出這個決定,換言之,港人財富傳承的安排直接受生育計劃影響。

謝振國總結稱:「大灣區在職人士普遍認為退休儲備除了應付日常開支,也要照顧健康需要,並認同需把為下一代籌謀納入退休儲備的支出中,說明理想退休儲備規劃需要兼顧儲蓄、健康保障及財富傳承,才能構造理想的退休生活。」

Related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