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熱話
企業策略・可持續發展・商事動態・大中華時事・專題・本港時事・環球時事

中國反擊戰 「四招」谷經濟


本週二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再創今年以來新低。

由美國總統特朗普掀起的一場貿易戰,讓美國成為全球眾矢之的,剛剛於阿根廷結束的二十國集團(G20)財長與央行行長會議上,多個經濟體財長就齊齊「炮轟」特朗普的所作所為。然而,你有你罵,美股和美國就業市場近期卻繼續有好表現,讓外界漸漸相信在貿易戰中,美國已佔了上風。

在另一邊廂,今次美國的主要針對對象中國,其實亦非孱弱對手,在特朗普不斷恐嚇加大關稅之時,中國並未打亂陣腳,反而以「寬銀根」、「興基建」、「保就業」及「谷內需」四招來狂谷經濟,密謀翻身。事實上,資金對於任何發展都十分重要,中國能若能保着經濟繁榮,在儲足彈藥後,又何患沒有翻身稱王的一日?

撰文:陳可恩、鄒銀欣

中美貿易戰愈演愈烈,美國於七月六日正式對價值三百四十億美元的中國進口貨品徵收關稅,至七月十日再列出新清單,擬對中國總值二千億美元商品加徵百分之十關稅,當中包括「中國製造二○二五」計畫的科技產品。

連珠炮發後,美國總統特朗普並沒有停下來。上週五(七月二十日)便在Twitter發布推文稱:「中國和歐盟一直在操縱貨幣,壓低利率……美國則調升利率,以致美元一天比一天強勁,這奪走了我們強大的競爭優勢。」更於同日《CNBC》的訪問中聲稱,已經準備好向約五千億美元的中國貨品徵稅。根據美國統計局數據,中國去年出口到美國的商品總值為五千零五十五億美元,意味美方可能對所有入口美國的中國商品增收稅項。

為了反擊,中國除了向美國價值五百億美元商品加徵百分之二十五的關稅,本週更大手放水作應對。貿易戰下,中國經濟下行壓力趨增,第二季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放緩至百分之六點七,加上市場流動性緊張,內地在岸市場今年以來爆出多宗信貸違約。六月以來的五十天內,已有一百六十三家P2P網貸平台出現提現困難、老闆「潛水」或「跑路」等問題。
 

「央媽」開水喉

為紓緩市場憂慮,中國人民銀行於本週一(七月二十三日)大規模「放水」,進行五千零二十億元(人民幣.下同)中期借貸便利(MLF)操作。MLF是人行在二○一六年四月新創的向內地銀行提供資金形式,用來調節銀行體系的流動性,期限多為六至十二個月,採取質押方式發放,銀行需提供優質債券做質押品。內地媒體引述監管人士指出,開展MLF的目的一般意在穩定跨季資金面,同時亦可彌補銀行體系中長期流動性缺口,防範期限錯配風險。

而今次發放的金額則創了人民銀行有紀錄以來單日最大規模操作。由於週一內地銀行有一千七百億元向人行借貸的逆回購到期,意味着人行淨投放了三千三百二十億元資金予市場。總計自今年六月以來,人行一共四度開展MLF操作,連同本週的五千億元,一個多月來人行已透過MLF對銀行體系投放了一萬零九千四百億元。若再加上七月五日降準釋出的七千億元流動性,人行兩個月內對市場放水近一萬八千億元。

中信証券指出,綜合早前人行的動作,可看出人行貨幣寬鬆的方向非常明確。由於穩槓桿仍是目前的政策方向,人行此舉是希望通過寬鬆貨幣對此前緊信用的影響進行對冲,並預計到今年底之前仍有一至兩次降準,最快料在第三季降臨。

 

「財爸」鬆銀根

除了「央媽」放水,「財爸」財政部亦有望加入放寬銀根的行列,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本週一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中,口風就有所鬆動,稱積極財政政策要更加積極,穩健的貨幣政策要鬆緊適度,這與過往中央一直強調貨幣政策要「穩健中性」略有不同。其實日前人行與財政部亦曾就放鬆與否的問題一度互轟,當中人行官員發就表文章痛批財政部的財政政策不夠積極。然而,隨着李克強的一錘定音,相信中國的貨幣政策正朝着較為寬鬆的方向走去。

根據中國統計局數據,今年五、六月份中國社會融資低迷,五月的社會融資規模更創下兩年新低,六月份也較去年同期減少近六千億元,反映出金融市場動能不足的情況。隨着貨幣政策變得寬鬆,相信有關情況將大為改善,中國金融市場有望再次充滿動力。

在金融市場上放水之外,中國政府亦準備以基建拉動經濟動力。其實今年以來,中國固定資產投資明顯走弱了,上半年基建投資(不含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同比增長為百分之七點三,比去年全年大跌十一點七個百分點。

基建投資增速有所放緩,主要有幾個原因,一是過去的基礎設施投資長期保持高位,現時已進入飽和狀態,故需求沒有過去那麼強烈;二是地方債務監管趨嚴,令地方政府大量停建或緩建市政類基建項目。

基建開支增

嚴管地方債雖然有助減低社會風險,但在執行上存在「一刀切」的問題。過去,地方執行政策時,往往是放的時候全放,待負債率大幅上升時,便馬上「一刀切」收手,結果各地出現很多爛尾工程。其實有部分基建項目並不該就此結束,反而應該增加投資。

有見及此,在日前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的具體工作中,就有兩項措施扶助基建投資的回升,分別是「加強相關方面銜接,加快今年一萬三千五百億元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發行和使用進度,在推動建基礎設施項目上早見成效」,當中的專項債主要分為土儲債、公路債和棚改債,而這三個領域均是基建發力的重要方向。另外,還有「有效保障在建項目資金需求。這主要為督促地方盤活財政存量資金,引導金融機構按照市場化原則保障融資平台公司合理融資需求,對必要的在建項目要避免資金斷供、工程爛尾」。

除了穩基建,為了推動投資穩定增長,國務院還將深化投資領域「放管服」改革,調動民間投資積極性。在交通、油氣、電信等領域推介一批以民間投資為主、投資回報機制明確、商業潛力大的項目,並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完善外商再投資鼓勵政策,加快已簽約外資項目落地。

券商普遍認為,中央加快發行地方債,以及減少規管地方政府融資工具等措施,將推動下半年基建投資回暖。當中德意志就估計下半年基建投資有望增長百分之十。摩根士丹利則相信下半年基建投資將溫和復甦,有助緩解貿易戰帶來的影響,並指會議內容展示中央希望穩定信貸增長的決心。

推高GDP

事實上,基建投資一向是推動國家發展的動力所在。美智庫布魯金斯學會(Brookings)曾指出,估計像美國這樣基建缺口和需求巨大的發達國家,投資每增加相當於GDP的百分之一,在隨後四年內帶來百分之零四至一點五的GDP增長。另從歷史經驗來看,中國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到本世紀初,在基礎設施上的投資GDP佔比超過百分之八點五,儘管這些投資催生了一些面子工程和「幽靈城市」,但讓期間的GDP年均增長達百分之十,可見基建對經濟的促進作用不言而喻。

除了兩大最新策略外,要面對特朗普的進擊,中國另一項可應對的武器就是讓人民幣貶值。其實在中美貿易談判上要取得成果,理論上,人民幣要升值才對,因為對於美國而言,人幣升值可有助減少中美貿易龐大的逆差。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前所長伯格斯騰(Fred Bergsten)曾估計,若人民幣上升百分之二十,可減少美國五百億至一千億美元的貿易赤字。

只不過,加徵關稅已成定局,中方亦已無必要強行將人幣升值,反之人幣貶值對中國而言,有助抵消美國加徵關稅對經濟的影響,因人幣貶值變相令中國貨價值下降,已達保出口之用。而「保出口」則有「保就業」之用。有分析指出,人幣貶值有利於紡織業,可推動紡織行業景氣度上升。高盛更認為,在應對與美國貿易衝突惡化問題上,若讓人幣貶值會較出售所持有的大量美國公債還有效。該行指出,如人民幣貶值百分之五,將可拉動中國經濟增幅零點四個百分點。

人幣續貶值

本週二,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再貶二百九十八點子至六點七八九一,再創今年以來新低,人民幣至今已連跌六週,相對四月初的高位六點二七六四,人民幣兌美元已累挫百分之八點二。至於週二的在岸價更失守六點八,一度跌至接近六點八三。離岸價同樣處於弱勢,曾低見六點八四四六。市場人士均普遍認為,下半年人民幣會持續貶值。

內地分析認為,預期下半年人幣匯率將逼近六點八至七之間。星展銀行高級經濟師周洪禮指出,預料人民幣的貶值趨勢將延續至下半年,全年的跌幅甚至有機會超越二○一六年的百分之六點八,換言之,人幣年底下試六點九七水平。至於德銀發表報告指出,寬鬆政策將令樓價面對上行壓力,以及人民幣將面臨貶值壓力,預期今年底及明年底,美元對人民幣將由先前預計的六點四及六點四,分別升至六點八及七點二。

最後,政府亦正積極谷內需,二○一七年,消費是中國經濟增長主動力,最終消費支出對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的貢獻率高達百分之五十八點八,難怪早前中國財經委員會辦公室副主任楊偉民就說,只要搞好內需,中國不用怕貿易戰。

尤其中國的中產數字不斷上升,內需市場的空間十分龐。二○○八年金融海嘯至今,中國人均可支配收入累升逾一倍,遠高於亞洲其他地區,現時中國中產消費人口約二億二千萬人,預期未來四年有機會增至四億人,隨時超越現時有三億中產的美國,成為超級中產大國。 

 

減稅激內需

而近期雖然受到貿易戰影響,市場消費氣氛有所減弱,但增長仍然穩定。根據統計局數據,今年上半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百分之九點四,其中,第二季增長百分之九,比第一季回落零點八個百分點,惟此乃受到汽車進口關稅影響,若扣除相關因素,則第二季增速比第一季多零點二個百分點。

而為了進一步催谷,上月中中央就把內地個人所得稅法修正案草案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建議將個人所得稅起徵點由每月三千五百元提高至每月五千元,並增加子女教育、大病支出等免稅額。提高個人所得稅的起徵點,可增加個人和家庭尤其中低收入人士的可支配收入,有效提振個人消費和儲蓄。同時,由於國務院在七月一日起降低了部分產品關稅,亦有利擴大內需。在多管齊下的政策之下,相信中國有能力把貿易戰帶來的損害降到最低,而在養精蓄銳之下,不難展望有轉身稱霸的機會。

Related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