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熱話
企業策略・可持續發展・商事動態・大中華時事・專題・本港時事・環球時事

小米入股TCL 志在華星光電


小米的電視業務發展迅速,其創辦人雷軍亦明言未來要做強有關業務。

在新上市條例生效後首家以「同股不同權」掛牌的小米集團(01810),確實在發揮融資的效能,繼去年十一月買起美圖手機三十年業務後,近日又宣布與內地掛牌的TCL集團(SZ.000100)組成策略聯盟,同時於第二市場買入TCL合共六百五十多萬股或其百分之零點四八發行股本。其實小米在好些業務與TCL重疊,彼此應是競爭對手多於合作夥伴,然小米卻依然肯出資買股加強合作關係,因為TCL有另一戰略性資產華星光電的股權,對小米未來的手機及其他家居智能業務都有極大協同效益。

大家認識小米,相信是其性價比極高的手機業務,而TCL本身也有手機業務,且發展早於小米,只是規模較細,但不代表公司在這業務上並不積極,因為集團目前就有兩個國際手機品牌Alcatel及BlackBerry,當中前者更剛於週二開始的「CES 2019」展覽會上展示最新手機,以及最新的智能手機螢幕技術,當中一項是全面屏點顯示(edge to edge dot display)。有關螢幕由TCL旗下的華星光電設計及生產,南韓的三星也是華星光電的其一投資者。

無錯,相信小米看上TCL的協同效益,就在於華星光電。據華星光電的網頁介紹,公司成立於二○○九年十一月,是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註冊資本一百八十三億四千二百萬元人民幣,總部坐落深圳市光明新區高新技術產業園區。華星光電成立以來,依靠自組團隊、自主建設、自主創新經營持續向好,經營效率處於同行業領先水準,形成了在全球平板顯示領域的競爭優勢。

領中國展新局面

作為面板行業的新生力量,華星光電始終致力於提高國內面板自給率,提升中國顯示面板的國際競爭力。

目前,華星光電共有三條液晶面板生產線,產品全線覆蓋大尺寸電視面板和中小尺寸移動終端面板。當中,集團去年十一月第二條十一代液晶面板生產線正式投產,主要生產四十三、六十五及七十五吋液晶面板及超大型公共顯示面板,設計產能每月九萬張基板。

華星光電有兩條第十一代面板生產線相繼投產,屆時可望帶領中國破開由台灣、南韓及日本壟斷的面板市場。

另集團第二條十一代液晶面板生產線未來將生產六十五、七十五及八十五吋的8K超高清顯示面板,以及六十五、七十五吋的OLED顥示面板,設計月產能十萬五千張基板,計畫二○二○年底投產,二○二一年量產。

目前大呎寸面板主要由南韓、台灣及日本廠商為主,當華星光電這兩條第十一代生產線陸續投產後,加上富士康廣州的十點五代線今年投產,以及京東方已宣布在武漢興建第二條十點五代線廠,屆時中國廠商的供貨能力就將超過台灣甚至南韓企業,成為最主要的大尺寸面板供應重鎮。

華星光電的面板正是小米未來發展進程的必須品,因為公司正積極做大家電業務,尤其電視業務。據小米一八年度第三季財報顯示,小米電視銷售同比增長百分之一百九十八點五,去年十月月銷量更首次超過一百萬台。另據IDC統計,一八年第三季度,小米電視在印度市場已經超越三星,成為當地第一大智能電視品牌。

佔電視成本七成

據悉,液晶面板佔一部電視的成本約七成,而過往因一直由台灣、南韓等廠商控制,去年就曾經因為三星及LG Display等上游面板商減產,令面板價格一度飆高,推低電視廠商的利潤率,所以能夠獲穩定的供應相當重要,TCL旗下的華星光電就是小米尋求的穩定供應,所以即使小米與TCL在多方面業務存著競爭,雙方仍然有合作空間。

據TCL在本月四日發布的公告稱,截至一月四日,小米通過深圳證券交易所證券交易系統,在二級市場購入公司股分,購入股數約六千五百一十七萬股,佔公司總股本百分之零點四八。以一月四日收市價二點五七元(人民幣.下同)計,購入股分的涉資額達一億七千萬元。

公告還披露,「雙方為實現有效的產業戰略協同,形成強強聯合、優勢互補、更緊密合作的戰略伙伴關係,公司已於二○一八年十二月二十九日與小米集團簽訂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開展在智能硬件與電子信息核心高端基礎器件一體化的聯合研究,創新下一代智能硬件中新型器件技術的應用,建立起核心、高端和基礎技術領域的相互合作或聯合投資,以此催生創新智能產品,不斷改善全球用戶的體驗和其交互方式。

TCL集團其實比小米更早做手機業務,可惜已風光不再。

明言做強電視業

公告並引述小米表示,「在核心高端基礎器件領域的基礎上,也屬意在公司資本層面進行多方位的戰略合作。」又在TCL公告同日,小米創辦人雷軍在其官方微博表示,「入股TCL集團並在聯合研發、供應鏈等方面達成戰略合作,對小米繼續做大做強大電視業務有巨大幫助。」

這宗交易對小米自然意義重大,對TCL而言,或許希望借鏡小米,搞好曾經風光的手機業務。以TCL掛牌的手機,曾幾何時都好不風光,二○一五年於全球手機出貨量達八千三百五十五萬部,遠遠拋離華為、中興及小米,惜至二○一七年,TCL手機出貨量跌至僅四千三百八十七萬部,按年減逾三成六,比一五年的高峰期大跌近五成。

持有TCL手機業務的TCL通訊,原本是本港上市公司,更因而於二○一六年九月被TCL集團提出私有化,集團老闆李東生更親自擔任TCL通訊行政總裁,可惜仍未能把手機業務起死回生。而李東生每次出席公開場合,總經常被問到手機業務的前景,而他亦堅持繼續做落去。

其實TCL是最早做手機的一批內地企業,且擁有三大國際品牌,分別是從惠普電腦買來的Palm、法國手機品牌Alcatel及BlackBerry。這三個品牌再加上自家的TCL品牌,可讓公司在手機市場上作出不同的推廣策略,以及可以攻佔不同的市場檔次。如果引入小米的營銷策略,能為TCL的手機業務帶來起色,則這次策略聯盟確是不錯的決定。

Alcatel去年六月曾在美國透過亞馬遜平台銷售低檔手機,每部僅售九十九點九九美元,首批上網迅即售罄,反映這些品牌手機仍有市場。正在美國拉斯維加斯舉行的CES 2019通訊展,TCL就會推出Alcatel首款全屏手機,並會展示BlackBerry KEY2及KEY2 LE等智能手機,且看小米入股後,雙方能否產生良好的化學作用。

Related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