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熱話
企業策略・可持續發展・商事動態・大中華時事・專題・本港時事・環球時事

【邵看天下】邵志堯:香港零售真的已死?


近年有兩家上市公司主攻零售業務,但一家以線上作網購,而另一家則全鋪實體店,不幸地兩家都處於虧損狀態,搞線上的是人稱魔童王維基的香港電視(1137),雖然營業額上升至3.89億港元,但仍虧换1.4億元,實體店是剛過身被諭為良心商人的CEC(0759)阿信屋,總共有206家分店,營業額達19.8億元,虧損3287萬元。

很多人都奇怪他們倆是商業奇才,為什麼公司會弄得這樣,筆者嘗試作出解讀,線上網購確實是大潮浪,亞馬遜由書店變成了一哥,把傳統零售打個落花流水便知是趨勢所在,但為什麼魔童不行?因為香港的後台、倉儲和速遞成本太高,和零售店相約的價格,顧客都寧願到實體店去購買,不用再等一至兩天後才收取貨品,始終購物都是一種享受和大都市減壓方法之一,除非你的貨品價格連同速遞費用遠低於零售價格,否則香港人精打細算的性格,不會寄望他們會網購,香港跟内地不一樣,内地除了一線城市和省會購物較便利外,其他地方對網購有大量需求,而速遞費用相對便宜,由於量大令他們興建的物流中心既先進又龐大,令到類似業務還有投資者繼續投資,市場空間足夠大絕對會令行業有利可圖,反而香港電視只集中在市場有限的香港,筆者便有所保留,只能祝福魔童。

而阿信屋面對著的是定位不清晰,其競爭對手優品360其門如市,他們的對象便是内地遊客,他們對香港出售的品牌貨品仍具信心,常常會看到顧客一大箱一大箱的貨品在門店外包裝,藥房也是同樣的情況,優品360已申請上市,即利潤已達基本要求,每年過千萬盈利差不了,反而佔了先機和規模效應的759在虧損,正正就是定位問題,一些没有品牌的貨物單靠港人消費是支撐不了,小規模經營還能在利基市場(Niche Market)分一杯羹,但做大了便出現客群不足,這就是商業模式出現問題。

香港的店舖租金仍然高昂,表明零售生意是有作為,虧損只是個別經營者的原因而已,不要為此而高呼零售已死。

Related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