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專訪
創業家・名人系列・著名品牌

上海文創先鋒施申炳 創另類蛋殼藝術時尚 


(設計圖)另有施老師以鴕鳥蛋為材料的花盤戒指。

平平無奇的蛋殼,於日常生活中或許被視為廢物。但來自上海的文創藝術家施申炳(施老師),卻把蛋殼化神奇,取之成為藝術材料,透過創意與工藝,幻變為一件件珍貴飾品。把這些「被遺棄」的蛋殼,賦予第二次生命。

Text: Jan T.

 

蛋殼文創先鋒—施申炳
今年四月,於千色匯的節日主題展「吃貨雞仔 滋味遊藝團」中,商場方面邀請了施老師與台灣人氣90後女生插畫家洪宇晴合作,將中台兩地的藝術作品首次帶到香港。聯展中施老師帶同30件米蘭世博展得獎作品於荃灣千色匯中展現,讓香港朋友可以一睹其精湛手工的風采,當中包括2015年「義大利米蘭世博展」及2014年「國家優秀設計師及文化藝術創意作品獎」等得獎系列。雖然該展覽完結多時,但在回顧施老師的獎項背後,作為上海設計之都領軍人物之一的他,別有一番體會。

 

C:Capital CEO
S:施申炳(施老師)

 

C:首次到香港參與藝術文化交流有甚麼感想?期待或擔心?
S:很榮幸第一次來香港可以跟千色匯及吃貨小雞合作,以復活節為主題,巧妙地將我的蛋殼作品及吃貨雞仔的小雞聯合起來,合作得很順利和愉快。而香港整體的藝術氛圍是較為西方,作品融合西方節日後亦別有一番風味,同時亦可傳入更多的中國文化予香港藝術市場。

 

蛋藝的內在生命意義

C:為何這麽多創作元素中,偏愛蛋穀?
S:蛋穀是一個容器,包裹東西的器具,是孕育生命誕生的一件載體。說到容器,在古代的時候,人們只用雙手合起來,成為一件容器;而把手分開,又可以做其他的事。人的一生都在「容器」中渡過,比如是在屋子裡、坐車子、乘地鐵、日常上班的辦公地方等,甚至是人死後也在「容器」 (棺材)裡。在容器中,會盛載有生命的東西。同樣地,因為有了蛋穀才有生命。以蛋殼作為容器出發,如可作為花瓶、還有其他各種形式如燈具等,由於其屬於天然物質,它的(創作)意義比較大。

 

C:用蛋穀做飾品或家具,不怕有破損?製作過程中需要留意甚麼?
S:還好的,我們利用一些科技手段,會加厚、加護、再用儀器來做切割的。每款蛋殼都是與眾不同,從中挑選形狀大小合適的才可以製作。在創作製作過程中,會運用特殊技術,讓蛋殼呈現得更加美觀、精緻與結實。我會根據蛋殼的大小,創作不同設計與線條勾畫。完成勾畫後,沿著線條進行切割和處理蛋殼邊緣,並需把蛋殼內部進行除膜和加固處理。根據勾畫的線條進行藝術裝飾、雕刻及上法郎彩,然後將符合蛋殼內部大小的內襯貼合到蛋殼內部。以匹配蛋殼的零件把底座和頂式進行匹配粘合,即完成蛋藝創作。

 

素材的本質 創作的重要

C:日常的創作靈感來自?
S:愛是繁衍一切生命的開始。蛋殼是一件大自然中可以孕育生命的容器,繼續用它做成容器是它生命的再延續;另一方面,它是一個生命系統保護層,是生命的皮膚。一枚蛋本身就是有著天然的優美線條,在創作時保留它的自然美感和外在質感,設計上具有禪意味道。蛋藝的目的是讓更多人去了解一件物品雖然脆弱,但賦予藝術意義和重新設計後,這個物品會以另一種新生命存在,就如把泥土變成陶瓷,把沙子變成玻璃,把木頭變成椅子家具等等。所以反過來講蛋殼也有它的價值,只是需要我們去發掘和傳播這種理念。

 

C:當初一入行當設計師時,就以蛋殼來做設計?
S:也不是。我當設計師已有很長時間了。從前做設計文創時,材料有很多,比如是木頭、金屬、合金、金銀銅、布料等。有一次當接觸素材時,意識到蛋殼可以作為一種材料。木頭類的東西還有等待加工,但蛋殼只要把它的蛋黃蛋清去除淨盡,便可當成材料,很好做的。其實材料的好壞並不是最重要的,舉例說:一幅油畫,用布或紙張作材料繪畫,材料本身是次要,重點是要有創意。材料本身價值不高,但創作成品卻能在工藝市場上定有一定價格。而蛋穀藝術又是一個突破點,在大眾概念上這是易碎的產品,就是要將它變成有用、不碎的東西。

 

今年的三月尾至四月初期間,施老師來港出席千色匯的節日主題商場展。

關於施申炳:

施申炳老師於湖北廣水師范美術科畢業,研修素描,色彩,工筆和國畫的課程,主要專修工藝美術。其後亦於香港工藝美術研修班研究工藝美術,為上海設計之都設計師領軍人物及中央文化部創意創業人才。他2014年首次創業創立了華藝工藝禮品公司,並曾於三佶禮品有限公司、艾薇國際禮品有限公司、金一文化發展有限公司、藝谷文化發展有限公司等文化藝術公司擔任美術指導及設計總監,現更是米內文化發展有限公司、viva主題館及魔都生活新媒體文化發展公司CEO,其蛋殼作品更獲得無數獎項。

Related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