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熱話
企業策略・可持續發展・商事動態・大中華時事・專題・本港時事・環球時事

【專題】獨角獸出沒注意,初創企業現融資潮


小米公司創始人、董事長兼CEO雷軍

綜合各種統計情報,全球約有逾260隻獨角獸,當中以在中、美兩國出沒較多,雖未至於「梗有一隻左近!」驚人的是,本港亦捕獲數隻。2018伊始,巨企紛紛透過入股、併購、融資,讓桀傲不馴的獨角獸壯大,一不留神「同股不同權」出台,牠們隨時可演化為創科新股,獲投資者熱捧!

撰文  葉永成 | 攝影  鄺銘漢(部分)

說穿了,獨角獸其實是估值逾10億美元卻未上市的初創公司代名詞,也將會是今年資本市場最火熱的金融詞彙之一。美國市場研究機構CB Insights統計,2013年全球獨角獸只有25間,如今規模已大增10倍以上。其發布的「全球獨角獸公司榜單」顯示,美國公司佔最多,中國位列第二。前十名中,有6家屬美國,4間屬中國。兩國的獨獸佔比達80%,第三位的印度僅佔4%。現時全球各地的獨角獸融資金額合共1,620億美元,總估值達到8,826億美元(折合約6.88萬億港元)。

全球榜單中排第一位的為估值達680億美元的汽車共乘平台Uber;無獨有偶,第二位也是召車平台,為內地的滴滴出行,估值達500億美元;第三位為內地手機製造商小米,估值約460億美元。顧問公司麥肯錫(McKinsey)也有類似的統計,指全球有262間獨角獸,其中三分之一來自內地,佔據總體43%的市值。

全球最大獨角獸 上市在望?

堪稱全球最大獨角獸的Uber,成立已經9年,它的汽車共乘概念在世界各地都引起爭議,已燒錢107億美元(約834億港元),但無阻其成為最具價值的初創企業。縱使去年Uber淨損44.6億美元,營收73.6億美元。Uber的創辦人Travis Kalanick曾說,希望將利用智慧型電話的優勢,推出共乘租車服務,帶動資源分享,並提升環保,改善交通擁堵的情況。

早前Uber COO Barney更明言會在18至36個月內(約2019年)將公司搞上市,以保持市場競爭力。Barney 表示,各地員工會遵循當地法規,一改不顧一切尋求營業額增長的企業文化。而在其租賃服務仍未合法化的地區,Uber會以其他服務體現Uber的軟實力,以爭取民眾的支持。

百萬人下載  3萬名司機

Uber香港區總經理佘雋知(Kenneth)說,Uber香港於2014年5月成立,是美國總公司在亞太區的其中一個分部,自言當初離開投資銀行接手在港創辦Uber香港,是深信汽車共乘的理念可行,一方面可幫到很多車主利用兼職賺取額外收入,創造就業機會;一方面又可使交通物流效率提升,增加經濟效益。
「一般人對Uber召車平台仍有幾點誤解:第一、我們已向註冊保險公司購有第三者保險,最低保障範圍跟傳統的士一致;第二、我們招收司機前會先做背景審查,杜絕有駕駛違規、或刑事及民事紀錄的人士加入。」

他說,乘客與司機亦有互相評分機制,以監察及改善雙方行為。故此,面對日益詬病的傳統的士服務而言,Uber香港應用程式已有1百萬人下載,3萬名Uber司機在無車租壓力及自由接單的彈性工作或兼職工作模式下,服務質素自然比較好。縱使今天Uber服務在港仍未獲發正式認可,他也有信心隨著世界潮流的演進,跟新加坡、澳洲等亞太地區變成合法經營。「Uber香港年內推出的Uber Assist及Uber Senior,為有需要出行的長者及傷健人士提供接送服務,也補漏了現時傷健巴士供應不足的問題。」

滴滴出行簽股權認購

另一方面,內地汽車服務供應商贏時通,剛與全球估值第二位的交通出行平台滴滴出行簽署股權認購協議。滴滴出資認購贏時通股份,成為贏時通的重要股東,雙方合作關係進一步深化。根據協議,贏時通將為滴滴平台上的全職司機提供租購或租賃服務,以及提供其他多元化的增值服務,共同拓展網約車租賃和服務市場。

透過不斷併購和融資的滴滴出行迅速壯大,現時為逾4.5億用戶提供出租車、快車、專車、豪華車、順風車、公交、小巴、代駕、租車、企業級、共用單車等全面的出行服務,按日訂單已達到2,500萬。同時亦為超過2,100萬車主及司機獲得靈活賺取收入的機會。

此外,應用程式平台收集到的大數據驅動人工智能技術,幫助出租車、公交行業轉型升級以至城市智慧交通建設,滴滴出行的全球投資與合作網絡還包括Grab、Lyft、Ola、Uber、99、Taxify、Careem等七大領先的出行企業,覆蓋全球超過60%的人口,服務超過1,000個城市。

上市與否亦非一人話事

麥肯錫在《中國人工智能研究報告》中表示,在科技領域,2017年赴美IPO共37家,融資額總計99億美元。但滴滴出行在該年度的總融資額已超越赴美上市科技企業的IPO總額,更揚言滴滴出行的估值已超過Uber。滴滴出行的創辦人及CEO程維股權已稀釋至3%,雖然仍擁有一票否決權,惟股東結構極為複雜,經歷多輪融資後,目前有超過25 家機構股東,其中超過10家為純美元基金。股東多、利益訴求自然複雜,上市與否亦非一人話事。

小米雷軍起死回生

排在榜單第三位的小米,戲劇性地從一年多前,幾乎由激烈的智慧手機戰場中被淘汰,但今天,小米挾著最高2,000億美元的估值準備下半年來港上市,靠的就是開拓物聯網(IoT)應用及大數據技術,將產品拓展至生活應用,打造智慧生活圈。

去年11月,首屆MIDC小米IoT開發者大會在北京召開,小米公司創始人、董事長兼CEO雷軍說,小米IoT平台聯網設備超過8,500萬台,合作夥伴超400家,穩居全球第一。據小米統計,一般人平均每天使用手機約4.5個小時,消費者在使用手機時會產生主動數據,但消費者沒使用手機的近20小時中,則存在大量被動式的行為數據,若能將這些數據歸納並分析,就能透過數據了解消費者的行為習慣。目前,從小米手機、手環到小米AI音箱,橫跨健康管理到創意家電,小米已推出逾280款可聯網的硬體產品,並能透過收集被動使用數據,分析消費者的習慣。

標榜為互聯網公司

原本只是生產智慧型手提電話的小米,今年已將業務範疇拓展成互聯網電視以及智慧家庭生態鏈建設的創新型科技公司。其產品主打簡潔和性價比,希望透過互聯網模式,降低成本,並提高品質。

基於小米主營業務是硬件,但靠硬件設備並不太賺錢,利潤主要來源於互聯網服務。在業內看來,互聯網公司的入口、後續盈利空間往往強於硬件公司,前景更加廣闊,容易獲得更高估值。小米也更願意標榜自己是個互聯網公司以獲得更多的投資回報。而業界圍繞小米究竟是一家硬件公司還是互聯網公司也一直爭論不休。有傳小米今年將於香港上市,估值最高接近460億美元。

中證監改革引A股掛牌

消息指,中國證監會將重啟CDR(中國存託憑證)方案,幫助海外上市的中資概念股繞過VIE(利益可變實體)架構、同股不同權等障礙,順利回歸A 股。與此同時,監管層還將開通綠色通道,鼓勵眾多未上市的獨角獸企業赴A股掛牌。

盡管監管機構都把這些企業納入獨角獸或者新藍籌的重點招攬名單,領頭的科技企業並沒有對A 股上市表現出太大熱情,有著各種不同打算和顧慮。一是一級市場的熱捧讓其並不缺乏融資;二是A 股的制度規則限制繁多,即便中國證監會和內地滬深交易所願意量身定制做出部分調整,制度優勢也許仍不及境外成熟市場。

小米科技在CDR方面最有可能飲「頭啖湯」。傳聞稱計劃在A股與港股兩地上市的小米已經準備,拿出少量股份打包做成CDR的形式在A股掛牌。目前該方案已由中金公司和中信證券開始運作。

Related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