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熱話
企業策略・可持續發展・商事動態・大中華時事・專題・本港時事・環球時事

粵港澳大灣區共同體:香港大力推三創 助青年大灣區高飛


WEF報告指香港創新能力乏善可陳,拖低香港競爭力。

相比粵港澳大灣區其他城市,香港特區政府在創新方面較為「慢條斯理」,難怪「世界經濟論壇」(WEF.World Economic Forum)早前公布報告,便把香港的競爭力再降一級至第七位,原因在於香港創新乏善可陳。特首林鄭月娥看到問題所在,在報告公布前所發表的《施政報告》,便通過注資「青年發展基金」,助力香港青年在大灣區創新創業。政務司司長張建宗其後在網誌表示,政府會大力在「三創」(創新、創意及創科)投入大量資源,提供青年向上流動的機會,讓他們成為新時代的接班人,在事業發展的新跑道振翅高飛,這一切機遇又和粵港澳大灣區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瑞士世界經濟論壇十月十七日公布的二○一八年全球競爭力報告指,香港和新加坡的競爭力相近,可是在創新及勞動市場效率上較差,又直批香港創新能力差強人意,全球排名第二十六位,因此,便把香港的競爭力再降一級至第七位,亞太區排名在新加坡和日本之後。而亞太區創新能力最強者為台灣,名列全球第四,更與德國、美國、瑞士等國齊名,被世界經濟論壇譽為「超級創新者」(super innovators)。

就在WEF報告公布之前,特首林鄭任內第二份《施政報告》與去年一樣,將青年政策部分獨立成章,名為「與青年同行共創未來」。這部分的最大亮點是通過注資「青年發展基金」,研究推出新計畫,資助香港非政府機構為在香港及大灣區其他城市創業的香港青年提供更到位的創業支援及孵化服務,包括落戶創業基地。同時,與非政府機構合作推出試行計畫,鼓勵香港青年善用大灣區創新創業基地。可見林鄭政府既為青年謀發展和承擔培育青年成才的決心,也更加積極投入大灣區發展。

林鄭月娥與張建宗等高官,近日力銷香港會在創新急起直追。

設立大灣區發展辦公室

林鄭在施政報告指出,大灣區建設為香港帶來經濟新增長點,並可拓闊香港居民生活空間的機遇,林鄭又表示,將善用自己作為大灣區建設小組的角色,為香港尋找機遇。隨著廣深港高鐵香港段、港珠澳大橋和蓮塘香園圍新陸路口岸相繼開通,粵港澳「一小時生活圈」的布局已基本完備。中央自去年起陸續宣布多項便利港人在內地居住、工作和學習的措施,特別是今年八月國務院推出的港澳台居民居住證申領,更大大豐富了這個「生活圈」。

林鄭續指,會透過大灣區建設為香港尋找和發掘在經濟、社會和民生各方面的機遇,並會成立一個高層次的「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督導委員會」,由她出任主席,成員包括所有司局長,全面統籌香港參與大灣區建設事宜。政制及內地事務局亦將設立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辦公室,並委任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專員,以具體落實有關的工作。由此反映,林鄭會在日後更加「肉緊」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工作。

政務司司長張建宗十月廿一日於網誌以「培育人工程.潤物細無聲」為題發表網誌,內文提到,粵港澳大灣區將為青年帶來新的機遇,新的跑道。大灣區十一個城市人口接近七千萬,相當於英國、法國或意大利的人口。經濟規模與韓國及澳洲相若,是一個龐大的市場,其潛質不能忽視。不過,由於不少青年對大灣區內地城市的創新、創業政策及基地運作和落戶方法一無所知,而市場上亦缺乏相關資訊和服務,要他們到大灣區一闖實談何容易。

有見及此,政府在今年《施政報告》通過注資「青年發展基金」,研究推出新計畫,資助香港非政府機構為在香港及大灣區其他城市創業的香港青年提供創業支援及孵化服務,初步以試行計畫方式與「香港青年聯會」合作。由政府作為促進者及推廣者,而非政府機構扮演「引路人」和「連繫人」的角色,令有意到大灣區創業的青年能夠更容易落戶當地。

估不到的是台灣的創新能力竟是亞太區第一。

替港青拓發展空間及機遇

張建宗在網誌談到,政府的長遠目標是建構一個可持續發展、支援香港青年雙創的生態系統,為香港青年開拓更多的發展空間及機遇,打造大灣區為世界一流的國際雙創平台。而在支援青年的創新及創意外,還有就是創科發展。在這方面近年政府的決心更大及更明顯。網誌內續指出,人才是發展創科的致勝關鍵,青年正是堅實後盾。

政府明白培育人才亦非一時三刻可成。在今年八月起開展「科技專才培育計畫」,以培育及匯聚更多科技人才。計畫包括資助合資格機構及公司聘用博士後專才從事研發工作的「博士專才庫」以及資助本地企業人員接受高端科技培訓的「再工業化及科技培訓計畫」。

各界對計畫反應正面,截至十月中,「博士專才庫」已收到約一百九十宗申請,並已批出超過一百六十宗,涉及資助總額逾七千五百萬元。「再工業化及科技培訓計畫」則分別收到一百二十宗登記公開課程及四十三宗培訓資助的申請,其中五十四宗登記公開課程及三十四宗培訓資助(涉及六十二名學員)的申請已獲批准。

創新及科技局局長楊偉雄在早前出席電台節目表示,香港創科落後主要在於研發投入佔生產總值比例少,他同意需加大研發投入,政府已計畫在二二年將公私營研發投入由目前佔生產總值約百分之零點七,增加至百分之一點五,增至約五百億港元,政府已推出扣稅計畫吸引私人企業投資科研。

Related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