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熱話
企業策略・可持續發展・商事動態・大中華時事・專題・本港時事・環球時事

迎戰16度:珠三角污染襲港 大灣區合作應由此起


珠三角一帶工廠多,近年冬天時亦有出現霧霾的情況。

環保署公布二○一八年本港空氣質素,臭氧年均濃度再達二十年來新高。環保署指出,大部分臭氧都由香港東面吹入。其中元朗、屯門及東涌最受珠三角的空氣質素影響,空氣污染水平較高。

雖然近年廣東省「騰籠換鳥」式推行工業升級,但是汽車使用量大增,令空染污染問題仍待改善,為應對問題,廣東省政府計畫在未來三年,在原有污染防治專項資金的基礎上,新增統籌一百五十億元人民幣改善污染問題。由於污染問題既然已威脅到香港,香港政府不能坐視不理,粵港政府宜加強合作,共商解決空氣污染的良策。

環保署公布二○一八年香港的空氣質素,在二○一三至一八年期間,本港一般空氣中的主要污染物,包括可吸入懸浮粒子、微細懸浮粒子、二氧化氮及二氧化硫濃度下降了百分之二十八至五十四,路邊相同污染物的濃度亦下降百分之三十二至三十六,反映近年本地推行的減排措施已見成效。

不過,總計全港十三個一般監測站中,當中有六個監測站,包括觀塘、深水、葵涌、荃灣、元朗及屯門的二氧化氮含量,不達全年空氣質素指標;另三個路邊監測站包括銅鑼灣、中環及旺角的二氧化氮含量全部均未達全年空氣質素指標。而若按每小時計算,去年一般監測站的空氣質素健康指數,有百分之二點一時數的健康風險級別達到高、甚高或嚴重,而有百分之五十六點七及四十一點二時數屬於低和中健康風險。

臭氧度二十年新高

更甚的是,本港空氣中的臭氧濃度一直呈上升趨勢,去年一般空氣中平均臭氧濃度達每立方米五十二微克,為二十年來新高,相較一九九九年上升了百分之五十三。而在去年十三個一般監測站中,有八個超出八小時臭氧空氣質素指標,其中塔門的臭氧水平最高。環保署指出,大部分臭氧都非源自本地,而是於吹東北季候風時,由香港東面吹入。該署助理署長何德賢指,高濃度的臭氧容易引致人類因呼吸道乾燥產生「熱咳」。

高濃度的臭氧容易引致人類因呼吸道乾燥產生「熱咳」。

環保署高級環境保護主任鄭茵茵認為在改善臭氧的問題上,市民可做的不多,主要為市民減少使用含VOC的噴霧用品等,長遠仍需政府改善車輛排放NOx,以及與廣東省政府共同合作,加強研究使用更多天然氣發電、收緊排放標準等,以改善區域性的高濃度臭氧問題。

一般認為,影響到本港空氣的內地地區主要為鄰近的製業中心珠三角一帶,即包括廣州、珠海市、佛山市、東莞市、中山市等中國城市。雖然中國的南部天氣偏暖,所以不像北部般需要燃燒大量煤和木材來取暖,但珠三角一帶由於工廠多,所以近年在冬天,亦不時會出霧霾的情況。綠色力量總監鄭睦奇指出,內地化工、油漆和印刷等工業都會產生VOC,而發電廠亦會產生大量二氧化氮,若吹到香港,會影響香港空氣質素。

雖然近年廣東省「騰籠換鳥」式推行工業升級,區內污染較大的工廠逐步被淘汰,但是內地消費形態的轉變,例如汽車使用量大增,令空染污染問題仍待改善,廣東省環境保護廳發布二○一八年上半年全省空氣質素報告可見,全省期間的優良天數比例(即空氣質素指數(AQI)達標率)為百分之八十八點四,較前一年的同期下跌百分之三點三。當中珠三角地區頭上半年的AQ達標率為百分之八十六點一,下跌百分之二點三。報告亦顯示,廣東省二○一八年六月份的PM二點五平均濃度為每立方米二十微克,較上一年同期上升百之十七點六,珠三角地區更較上一年同期上升百分之三十三點三。

增撥百五億治理費

現時要治理珠三角的空氣問題,其中一大難題在於大氣違法行為取證難。廣東省環境保護廳相關負責人指出,和水污染、固廢污染不同,大氣污染存在瞬間性,從監測儀器進場到開始監測約一個小時,故一些官方人員在安裝完後,違法行為大多已經停止。因此,去年中廣東省環境保護廳編製的《廣東省大氣污染防治條例(徵求意見稿)徵求意見稿》就提出,經計量檢定並正常運行的自動監測設備監測的資料可以作為行政執法依據。

 

廣泛使用環保能源可減少污染物。

另外,廣東省生態環境廳副廳長陳金鑾認為:「儘管廣東省環境產業總量較大,但環保企業規模偏小、產業集聚度不高、區域發展不平衡、創新能力不足,故難以滿足污染防治攻堅戰的實際需求。」因此,廣東省在未來三年將在原有污染防治專項資金的基礎上,新增統籌一百五十億元人民幣,推出《廣東省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三年行動計畫(二○一八至二○二○年)》。《行動計畫》確定的總體目標是到二○二○年,廣東省要完成國家下達的總量減排的任務,包活污染物排放總量大幅減少,生態環境品質總體改善,實現環境品質狀況、綠色發展水準、生態環境治理能力走在全國前列。

在大氣環境品質方面,屆時的廣東全省空氣品質優良天數目標比例要達到百分之九十二點五,PM二點五控制在每立方米三十三微克以下,以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氣。為了完成目標,《行動計畫》將會推行九項工作,包括:大力發展清潔能源、大力壓減燃煤、推廣電動公車及其他新能源汽車、開展柴油貨車污染治理、提升船舶排放控制水準、推進非道路移動機械污染防治、加強揮發性有機物污染防治、加強施工工地和運輸揚塵管理、全面禁止露天焚燒。當中,大力壓減燃煤和加強揮發性有機物污染防治兩項工作是重中之重。

加強合作改善空氣

由於內地的空氣問題直接影響到本港社會,本港政府亦不能置身事外,待珠三角政府自行解決問題。據知雙方政府早在二○○○年六月已成立了「粵港持續發展與環保合作小組」,合作小組的組長為香港環境運輸及工務局局長與廣東省環保局局長。而在二○○五年粵港政府更共同建立粵港珠江三角洲區域空氣監控網絡,實時發布地區空氣質量信息。

在雙方有合作的基礎下,建議本港政府應就港珠澳大橋通車後,為東涌等地造成污染問題進行商討有關車輛排放的標準、或與內地政府合作規管沿岸空氣污染物排放問題,以改善本港空氣質素;此外,雙方亦可在發展新能源上加緊合作,共致更美好的環境。

同時,港府亦應檢視本地環境問題,如近年不少海外城市如紐約在城市規畫上下了很多功夫,不但大幅增建單車徑,亦有實行電子道路收費及行人專區等交通管理措施。反觀香港電子道路收費諮詢三十年仍未落實,行人專區的數目亦未見增加,車輛的數目卻不斷增長至超過七十萬,這顯然成為路邊污染減排原地踏步的主要原因。

Related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