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熱話
企業策略・可持續發展・商事動態・大中華時事・專題・本港時事・環球時事

迎戰16度:時裝環保風 由消費者教育做起


綠色和平公布港人消費衣物調查發現,港人平均擁有九十四件衣服。

傳統時裝一般會分成春夏裝和秋冬裝兩個季度,然而,速食時裝及網購的興起,讓不少時裝品牌全年無休地製作服裝。以大型連鎖品牌H&M為例,時裝的季度足足有五十二季,設計師幾乎每日發表新設計,以維持新鮮感。西班牙品牌Zara,由設計、生產到上架亦只需七至三十日。

速食時裝及網購追求款式,往往用上成本較低的物料,不少顧客買了衣服,只穿一兩次就扔掉,造成時裝界的環保大災難。近年不少品牌針對此,紛紛推出回收活動、採用更環保物料以作對策。而本港製衣業界巨頭羅氏集團副主席及行政總裁羅正杰認為,要創出時裝界真正地更環保,應由教育消費者開始,在市場中宣揚環保時潮流,以群眾壓力讓品牌及供應商符合環保風的要求。

速食時裝及網購潮流固然可讓消費者有更多選擇,然而,這類時裝一般追求款式多於質料,而且一般會以廉宜價錢吸引客戶,故不少消費者買後都會過季即棄,帶來時裝界的污染災難。根據綠色和平的《時尚產業及紡織廢棄物研究》,全球成衣的銷售額從二○○二年的七萬七千億元,增加到二○一五年的十三萬九千億元。

綠色和平公布港人消費衣物調查則發現,港人平均擁有九十四件衣服,其中百分之十六從未或甚少穿著。調查同時指出,港人每年棄置十一萬噸紡織物,相等於每分鐘丟棄一千四百件T恤,足以鋪滿二萬五千個香港大球場。大量的時裝消費除了造成浪費及過度消費外,更會衍生環境及生態問題。

紡織是全球第二大污染的行業,僅次於石油業,世界自然基金會數據指出,一件用棉做的T恤,其生產過程就要用上二千七百公升的水,分量足夠一個人喝九百日,而全球紡織業每年的用水量達到三百七十八萬億公升。此外,把原料製成衣服的過程,包括連串的染色和加工工序,足足要用上多達八千種合成化學物。這些化學品排放到淡水系統後,便會破壞週遭社區的生態環境。

生產鏈漫長

此外,時裝產業的生產鏈漫長,由原材料生產、紡織廠製造、衣服製成後要裝進貨櫃,以火車或貨櫃船運送,最後經鐵路或貨車交到零售商手中,過程中每年產生超過八億五千萬公噸二氧化碳,佔全球總排放量百分之三。

羅正杰認為要時裝真正做到可持續發展,要由消費者教育做起。

由於問題嚴重,近年時裝污染已成為全球關注的問題,如歐盟在二○○八年已根據REACH法規,禁止在紡織品生產過程中使用有毒化學物料NPE,更在二○一五年,進一步通過了為期五年的禁令,對進口紡織品全面實施禁止NPE,逼使在落後國的生產商為了保住歐洲市場而停用相關物料。

而消費者亦對環保時裝有愈來愈大的關注,剛在本月六至七日於香港會議展覽中心舉行的「時尚高峰」,邀請了超過五十位來自逾十個國家或地區的時裝界領袖,學術界代表等,以「循環經濟」為題,進行一系列討論。會上公布了由匯豐銀行(00005)贊助,委托畢馬威(KPMG)在香港、上海、東京、紐約及倫敦進行的調查。

調查在每地訪問約一千一百名時裝消費者,發現七成八人對環境、污染及浪費表示關注,亦有六成四人支持可持續時裝,而當可持續時裝價格與普通時裝相同時,有六成的受訪者傾向選擇可持續時裝;另有百分之二十二的上海消費者願意為可持續時裝付出更高的價錢。

推回收計畫

為了回應消費者對綠色時裝的追求,不少時裝品牌均推出各種「環保時裝」措施,例如瑞典時裝集團H&M,在二○一三年起推出Conscious Collection環保回收計畫,鼓勵顧客將不要的衣物拿到店中回收,每捐一袋可獲九折購物優惠,而生產商就會把捐回來的布料重新運用,造出新衣。

結果,在二○一六年,H&M的衣物回收量同比增長百分之二十,累計回收將近四萬噸衣物,這相當於生產近兩億件T恤衫所需的面料。此外,集團計畫在門店投資採用新技術的燈光、加熱、通風和製冷系統,提高其經營能源生產率,估計在未來,門店每平方米可減少四成能耗。

至於西班牙時裝ZARA亦成立Join Life生產線,所售衣物全由有機棉花、循環再造的羊毛製成。另外,針對時裝包裝,尤其在網購過程中所造成的大量包裝紙浪費,集團的紙箱採用百分之百的可回收紙板。而百分之五十六的網上訂單都使用可回收利用的再生紙箱,預計可以減少一千六百八十噸二氧化碳的排放。

時裝所帶來的污染問題已成為全球關注焦點所在。

日本時裝品牌UNIQLO則在二○○六年起與聯合國難民署(UNCHR)合作,推出商品回收計畫,接收顧客捐出的UNIQLO舊衣,只要是乾淨和不破損都一概接納,再轉送給全球難民,至今向各地難民營及弱勢社群送出超過一千四百萬件衣服。另英國購物網站ASOS則訓練其設計團隊以「可持續設計」的方式去進行設計,避開不可回收的原材料。而奢侈品公司Kering亦已暫停使用皮草。

環保增回報

當中,在港紡織製衣及時裝零售界屹立超過四十年的羅氏集團。過去與多個國際知名時裝品牌如Gap、Uniqulo等合作,在中國、越南、緬甸及孟加拉均有廠房,羅氏集團副主席及行政總裁羅正杰指出,集團近年亦感受到時裝業界對綠色的追求。

他坦言羅氏集開始進行環保投資主要由品牌客戶推動開始,而品牌相信亦是受到消費者、環保團體所推動。他談到:「羅氏過去一直都有推行社會責任項目,但較為被動,然而,十多年前起,品牌顧客對CSR更為注重,如員工安全、工作環境、男女平等,以及環保等。於是羅氏集團投資不少錢在推動社會責任及環保工作上。」

當中推出的環保措施包括生產廢水處理及循環系統,收集並處理來自洗衣房及其他生活污水用作沖洗廁所馬桶,每年共節省一千七百零五立方米用水;洗衣機及脫水機加裝變頻器,讓每部洗衣機與脫水機可分別節省百分之二十五及百分之六十三的用電量,以及升級污水處理系統等。

另外,不少品牌顧客如GAP、Uniqulo、H&M都注重採用環保物料,如以環保物料做牛仔褲、用回收膠袋製作時裝。羅氏會建議物料,並在物料上取得ISO1400等驗證。」

羅正杰續說:「一路投資下去,發展原來推動環保及社會責任是可以有回報的,包括與客戶關係更好,在爭取新客源亦更容易。另外,工廠環境改善,如有冷風機,亦讓人手、貨源更為穩定。其實近年時裝業界在環保上已有很大的改善,如隨著科技進步,織染過程中所需用的水,比從前少了很多。現時更有不少無水化織染技術的研究,相信很快可應用在各廠房中。」

創共贏世界

「不過,如要時裝真正做到可持續發展,相信要消費者教育做起。例如時裝品牌應帶頭禁絕買一送一的速銷,價錢亦應該企硬,同時可以向舊衣回收的消費者,給予折扣買新衣。同時,時尚雜誌更加要推廣素色的衣物,講到尾,『Fashion is creating a want, it is not a need』,消費者很多時是受到潮流所牽著走,如消費者在潮流帶動下追求環保的話,相信零售商、供應商亦要跟著他們走。」

羅正杰認為,今時今日的企業,亦不應再只停留在社會責任的層面來講環保,而是應該是以共創利潤為目標,所推出的各種有社會責任及環保措施應以可為自己、客戶以及整個社會創造價值為目標,以創造出一個共贏的世界。

Related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