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熱話
企業策略・可持續發展・商事動態・大中華時事・專題・本港時事・環球時事

迎戰16度:施政追綠 提升國際排名


為配合垃圾徵費,政府會在二○一九至二○財政年度先增撥約三億至四億港元作前期準備工作。

一年一度《施政報告》已經宣布,雖有垃圾徵費、淘汰老舊柴油商用車、試行「綠色渡輪試驗計畫」等多項環境保護政策,態度比過往積極。但報告未有收緊現行空氣質素指標,加上東大嶼山填海計畫,讓環保團體對報告失望。其實近年全球各地區或國家,除了講GDP,更講綠色GDP,綠色政策亦開始影響到不同的國際排名,在全球追綠下,政府不能再回避問題。

在新一年度的環保政策中,相信最影響市民的是垃圾徵費。施政報告指政府今年第四季會將都市固體廢物收費條例草案提交予立法會審議,條例通過後會設置十二至十八個月的準備期。而為配合垃圾徵費,政府會在二○一九至二○財政年度先增撥約三億至四億港元作前期準備工作。包括推行中央收膠先導計畫,選取兩至三個區,免費為該區的非工商業回收廢塑膠;逆向自動售貨機先導計畫,引入機器讓市民回收膠樽可退還按樽金額。

另膠袋收費也有機會加價。消息人士指,數據顯示近年膠袋棄置量有回升跡象,二○一六年的膠袋棄置量較一五年升百分之九,雖然仍較收費未實施前減少了百分之十八。但政府考慮到通脹、社會接受程度等因素,檢討其收費標準及規管範圍。

還有一影響較大的範疇為綠色運輸,為改善路邊空氣質素,政府計畫於二○二○年收緊新登記電單車的廢氣排放標準至歐盟四期;並於二○二三年年底前分階段淘汰歐盟四期的柴油商業車,而在諮詢持份者後,可考慮先禁止柴油私家車在香港首次登記。

將發綠色債券

此外,施政報告還提到上網電價方面,政府會放寬村屋天台安裝太陽能光伏系統的高度限制,由目前的一點五米提升至二點五米;並全數資助學校和非政府機構安裝小型可再生能源系統。同時積極落實各項措施,包括推廣地區深度遊,讓旅客體驗香港的地道生活文化和地區特色。同時,作為國際金融中心,施政報告對綠色金融政策亦有墨,政府指正在尋求立法會的相關授權,以盡快推展政府綠色債券發行計畫,並發行首批綠色債券。

環保團體不滿施政報告未對收緊現行空氣質素指標,亦不滿東大嶼山填海計畫。

雖然措施不算少,但環保團體普遍對有關政策並不滿意。環保觸角認為在山竹之後,各項施政範疇都未有確實將氣候變化納入制訂政策的考慮,反映政府心存僥倖。當局的減排政策同樣乏遲鈍,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IPCC)已於日前發表報告,警告各地政府必須於在土地、能源、工業、建築、交通及城市方面進行「快速而深遠的」轉型,以舒緩氣候變化的影響。

至於香港地球之友則認為政府應更積極應對氣候變化,包括成立氣候變化應對辦公室,協調和應對氣候變化的威脅。此外,應與各大灣區城市政府建立聯盟,合作開發環境信息數據庫,強化風險分析,提升氣候趨勢監測。該會又指出來歡迎政府撥款推動綠色金融在香港的發展,但同時指出一次性的撥款並不足夠,政府應促進綠色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和貸款,以及通過稅務優惠支持此類投資。

在政策上不夠分之餘,環保團體更大多關注填海計畫對環境所帶來的負面影響。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WWF)認為,政府不應淡化「棕地優先」政策,並將東大嶼填海列為主要解決方案,保育不應成為發展過程中的犧牲品。東大嶼都會計畫一旦落實,將是香港史上最大規模的填海工程,對海洋環境的改變將永遠無法修復。

落後己發展國

事實上,香港的環保政策對比起全球已發展國家都相對落後。根據美國耶魯大學、哥倫比亞大學和世界經濟論壇等機構聯合發布的《二○一八全球環境績效指數》(Environmental Performance Index)。報告總榜單前三甲國家,分別為瑞士、法國及丹麥,當中瑞士憑藉優良的空氣品質、保護公共健康、保護自然資源及溫室氣體(GHG)排放、PM2.5綜合評測等多個維度,一舉奪得八十七點四二分,成為榜首。

檢視瑞士的環保政策,其最大的特點是得到公眾的廣泛支持和參與。當地人已經把環保理念運用在生活中的各處細節,如電源插銷板不充電時一定要關上。居民自覺地把垃圾進行分類整理,保證不讓有害物質破壞環境。有如此的成就,主要因為瑞士的學校基本上都開設與環境相關的課程。有關部門經常免費向居民分發環保的宣傳資料,並定期舉行活動。

綠色發展指標是中國於二○一一年開始實施,主要以綠色發展為核心的政績考核的指標。

同時,瑞士政府對環境保護有嚴格的立法。聯邦政府在環保領域制定了十一個法律和六十七個法規。例如明文規定誰伐一棵樹就得種一棵樹,亂砍伐者要受到法律制裁。而不管是城市還是鄉村,都要有綠地植被覆蓋,不允許有一塊裸露的土地。

同時,瑞士政府採用稅收減免、補助津貼等政策鼓勵國民建設節能型房屋。這讓瑞士的許多建築物都裝有專用雨水流通管道,可蓄存雨水,循環利用。當地近年更流行三家合建生態住宅,這些生態住宅一共三層樓,一家一層,由於洗衣房、冰箱和車庫是三家共用的,這讓它們比平常的住房節約百分之七十五的能源。

至於排名第二位的法國,其「減廢」政策則領先於全球,如針對剩食問題,法國於二○一六年規定大型商場必須把未能售出的食物捐贈給慈善團體,不可丟棄或銷毀,當時是全球第一個頒布反浪費食物法案的國家。農業部表示,法案頒布兩年來,慈善團體收到的食物捐贈增加了百分二十二,有見及此,意大利、秘魯、芬蘭等也相繼跟隨。

法國搶救「剩衣」

在搶救剩食方面稍有效果後,法國政府打算開始搶救「剩衣」,總理菲力普(Edouard Philippe)提出政府有意在二○一九年之前提出禁止丟棄未售出新衣的規定,可能強制服裝品牌與慈善團體建立聯繫,以便捐贈衣物。

近年全球大部分國家不再一味追求經濟增長、GDP的升幅,反而更注重經濟發與生態的平衡,因此有綠色GDP等的指標應運而生,綠色GDP是在傳統國民生產總值的基礎上,考慮了環境成本和資源成本。因此,環境成本和資源成本的計算成為可持續收入計算的關鍵所在。雖然綠色GDP或有不少算法問題,但其出現,已牽起人們對各類綠色指標的關注,如空氣質素指標、綠色建築指標、綠色發展指標等。

這些指標讓政府掌握環境對經濟發展的影響,制訂合適的政策,讓經濟能持續發展。同時,正由於環境因素對經濟發展愈來愈重,近年不少的國際排名中,如競爭力排名、城市宜居度排名都加入與綠色有關的指標,在全球大趨勢下,政府再不能漠視環保政策。

Related Articles